评论
选择表情
2012-09-27

曾经的有产者可以对穷人同情却始终无法和他们站在一起;为穷人免费治病的时代理想;“父母皆祸害”源于一种价值观的分歧,这种分歧无法改变只能已一点理解来弥合;把读书当作回复到原有阶级的进身之阶,还是用来创造一个更平等的新世界,是那时和今天知识分子的共同问题。

2012-09-27

内容太多,片子太短,有点讲不过来。有些场景设计和调度很有意思,可以想见石挥之后的功力

2012-09-27

遇到问题用肩膀扛,而不是用脑袋想~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父老乡亲~秦怡美~

2012-09-27

编导演都好 葛伟卿的摄影尤其富有风格和意味 结尾有理想主义色彩【电影资料馆】

2012-09-27

王龙基 童葆苓

2012-09-26

石挥的伟大,不但体现在于精神的超越,而且体现在电影语言不懈地探索。“无论贵贱,老有所终,幼有所养,鳏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”,乌托邦式的意识形态寓言、母与子的伤心童话。子女不应成为父母思想阴影下盛开的蘑菇,看看周围人的工作与爱情都往往被父母意志挟持,真该劝他们来看这则儒式母子情。

2012-09-26

终于能看到一部不那么高大全的电影

2012-09-26

故事主题明确,对镜头的交代和处理非常清楚,人物表演程式化痕迹明显,比较生硬。虽是49年的电影但却处处体现着对电影的感觉:不需华丽不需花哨不需刻意不需大场面,摆好摄像机,认真地表演,绝对能拍出好片儿。

2012-09-26

细节太糙,偶然流露一些石挥风格的小幽默段子。整体格局是个苦情戏,两段对比结构,剧作极为少见地把那种母子间扭结的状态写了出来:母亲固然含辛茹苦,但这并不是可以控制儿子的资本(简直是某组的写照啊);同时母亲对待邻里的态度也被糅合在苦情戏之中。好在石挥及时刹住了何家小姐那条线……

2012-09-26

分儿这么低干嘛

2012-09-26

年轻时候的秦忆,真是太美了。终于在大银幕上看到了。好美

2012-09-26

他们不会想到,等到牛牛长大的年代,民国都没有了。

2012-09-26

过于理想化,导演太任性的去操控干预故事的走向,因此导致缺乏说服力。母亲的形象很典型,但戏还是没出来,估计还是导演太温和下不了狠心,更愿意呈现这样的结局。

2012-09-26

看不懂

2012-09-26

中国真是一百年没变

2012-09-27

前半部分很喜欢 近结尾难免有过于简单、不近人情之情节 最感慨秦怡饰演的母亲心心念念,“我们跟他们(穷人)不一样,妈盼着你改换门庭,不但要像你爸爸活着的时候那样好,要比他活着的时候还要好……”石挥电影的台词跟意思总是“那样好”~尤其是一句话在适当的情节处以另一种情绪复述

2012-09-26

素贞是母亲,这个角色妙,其实是个选择,从富有到贫困,穷怕了把希望寄托在儿子牛牛身上。儿子呢,要学医,可是他针对的是穷人,赚不到钱,这个是他的选择。这个选择建立之初是个转折,便是素珍女儿即牛牛的妹妹的死,究其死因就是穷。母亲最终还是理解了儿子,突破点也是在女儿。剧情简介太片面。

2012-09-26

說散了.

2012-09-26

与剧情简介有出入。虽然母亲含辛茹苦,但这母爱有些不明不白,强加于人。可能与片中人物脸谱化、价值观乌托邦、表现手法刻意有关。秦怡真是标致。

2012-09-26

小时候是正太,长大了是帅哥,我应该不是一个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