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新世纪百佳
【C+】在各种镜头的设计中,刻意强调出摄影机的存在,让观众察觉甚至是推敲这种“导演——摄影机——观众”的三位一体游戏。文明社会对待难民的渐变态度,语言凌驾于国家的地位,用墙来温柔的接纳,最后却用门来无情的拒绝。
移民难民题材又一部作品。一堆同义词并列让我想到《柏林亚历山大广场》。待重刷。
如果是抱着观看同志电影的心态来看本片,那观感一定很矛盾,因为你可能不仅看不懂这部电影(不是故事),你甚至可能看不懂这部电影的短评。晃动的镜头、跳跃的剪辑、凌乱的情节、大胆的裸露、晦涩的象征,这部电影充斥着获奖的电影技法,也充满了艺术片高欣赏水平的展现。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,看完除了记住了男主和看懂了最后的撞门,真的只能莫名其妙。但男主是真的美,颜值诱人,身材诱人,臀部诱人,穿衣诱人,尺寸超级诱人!不是讽刺,我是真的羡慕那些在短评里能说出个一二三的友邻们!
语言、身份认同、流浪、归属、逃避、否认和接纳,异乡客再到“上门女婿”。整个的故事发展好像是在讲“流落难民心理发展史”一般。疏离与抽离,清醒与痛苦。开场一丝不挂身体是寓言,衣服和行李被“谁”偷走了?是个历史问题。片中华彩段落不少,配乐也到位。四星
莫名舞台感,手持需要暂停吐一会儿。。暴躁法飘儿在线发飙,自开篇就在蓄力,幻想冲破牢笼却坠入另一个虚幻。主题黑的太过单刀直入反而心理排斥,也或许算是另一种成功?个人喜欢赠唇环细节,脸部钉子久了都会成为身体的一部分,割舍报恩,除去仅剩的自我,真正的“一穷二白,一无所有”。
巴黎的美是对外来者的施舍,文字的深刻优美是对写作者的同情,爱意是对爱人们的抛弃,同义词是对一个国家绝望的描述。
像一头原始的呆兽跌跌撞撞地闯入自认为的理想之国,但始终是个局外人被排除在这个虚伪现实的世界之外,讽刺无处不在,犀利的黑色幽默,导演刻意让演员呈现出一种“僵硬”、“机械”质感的表演,所以整部电影也像一场影像装置艺术展。
看了两遍,第二遍悟出来好。借助周蕾的术语,整部电影是关于一位过着“不定生活”的他者的“摹仿欲望”。来到异域,正是摹仿欲望驱使Yoav接受法国人的衣服作为“馈赠”,报之以“他异性”,成为故事。学习语言,也是试图披上外衣成为巴黎人,脱离不定的个人游离状态。主角似乎坚信习得语言就可以进入霸权性质的语言意指体系中,成为主宰方。但电影意在展示这一摹仿是如何失败的。因为不定生活的个人,只有在某些人道主义时刻,才会享有表象的“政治”。大部分时刻,他们不属于日常政治框架。Lapid或许正是想就“承认”或身份政治发表意见,
一个关于语言与认同、冲突与融入的故事,夜店那场戏真的太棒,&男主长得像mike隋
原来中东男人也都是如此巨根吗?影片表现当下移民潮中困顿和窘迫还是很贴切的
男主的大器和奔放的摄影实在太impressive了 导致我除此之外什么也评论不出来(。
以色列的犹太人去巴黎,与一对情侣纠缠在一起,男的需要他的故事,女的需要他的身体……表面上是帮助,其实是利用。一个有关身份认同和文化分歧的故事,只不过细节夸张且荒谬。语言上的同义词简单,身份和文化上的认同很难。曾经憎恶的其实没有那么不堪,曾经憧憬的原来真相是虚伪。尺度很大,大得莫名其妙。
用尴尬消解崇高
资源出来一个月才有了字幕,寄生虫出来当天全网期待通宵字幕,金熊和金棕榈的待遇相差也太大了。片子讲述关于主角在法国对于自身身份认同感的问题。算了,金熊这几年都是瞎扯淡,没一部好看的
很痞的拍法,很狂野的自我展示(肉体与精神的生猛以及莽撞),剪辑手法很硬核。总体而言,不喜欢这种直白强硬的寓言电影。
对这种含义模糊的电影很反感
“他的步伐唤起了惊人的共鸣;撒落在石铺路上的燃气灯光也将含混的光线撒在了这片双重土地上。游手好闲者在这双重土地上穿过了石头铺就的街道,仿佛随时钟的机制行走。而在里面,这个机制被隐藏起来,一只音乐盒好比很久以前的玩具一样在触摸着什么。它奏了一个曲子【……】通过这个曲子,他识别出周围的一切;那不是来自他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过去,一个刚刚过去的青年时代,而是祖先或自己的童年。——穿过大街漫无目的地闲逛的人陶醉了。每迈出一步,闲逛的动力就增加一份;酒馆、商店、微笑的女人的魅力就减弱一分【……】然后,饥饿来临。但他不
极端人物+热点社会议题,依旧是比较好的金熊模板。从语言作为切入口,也挺新颖的。但觉得人物有点用力过猛了,整体的弧度会不那么圆润。
融不进法国,融不进电影。
又新世纪百佳